志愿者向社區(qū)居民贈送字畫 ( 歐陽天 攝) 11月23日訊(湘潭晚報記者 廖艷霞 通訊員 周曉玲)近兩年來,無懼風雨,湘潭晚報“記者進社區(qū)”志愿服務活動都如期舉行;蛟S是志愿者們的虔誠和熱情感動了上天,蓮城連日陰雨后,11月15日,湘潭晚報“記者進社區(qū)”活動在湘潭經開區(qū)吉利社區(qū)舉行當天,太陽公公露出了久違的笑臉。一周之后的11月22日,天空又告別了多日“陰雨劇”,湘潭晚報志愿服務的愛心故事得以再次如期上演。 昨天的岳塘區(qū)中洲路街道九洲社區(qū)文化廣場,熱鬧非凡。由于動員廣泛,宣傳扎實,安排周到,一批接著一批的市民聞訊從周邊的長城、運河、禾花塘等社區(qū)趕來,甚至還有特意從寶塔路口輾轉過來的老人。 對于每一位聞訊趕來的居民,記者、醫(yī)師、心理咨詢師、鐘表和家電維修工、本報訂報員等公益服務團成員,都一一耐心接待,熱情服務。 九洲社區(qū)地處老城區(qū),老年朋友比較集中,湘潭市第六人民醫(yī)院的醫(yī)生忙著給居民免費測量血壓,發(fā)放健康知識資料,根據居民具體情況提供飲食和生活習慣建議。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,糖尿病發(fā)病率也呈上升趨勢,不少市民得知當天有醫(yī)生免費測量血糖,也紛紛趕來,湘潭市糖尿病醫(yī)院的醫(yī)生們不厭其煩,為大家答疑解惑,提供測量和糖尿病知識講解等貼心服務。 92歲的包爺爺是湘潭晚報的忠實讀者,自創(chuàng)刊起,15年來一直訂閱湘潭晚報。當天,他也來到現(xiàn)場量血壓,咨詢身體情況。“血壓稍微高了一點,有點氣虛。”醫(yī)生針對他的情況,提供了貼心建議。 老百姓大藥房展臺前格外熱鬧,他們不僅為大家免費量血壓,贈送日常藥品,還有趣味套圈活動。憑著不錯的手感,大家紛紛將鈣片、創(chuàng)口貼和一次性消毒棉急用藥包、花露水、磨砂水杯等收入囊中,好不歡喜。 前來維修鐘表的居民也特別多。對于現(xiàn)場不方便修理的鐘表,意德記鐘表公司的工作人員還帶回公司精心配件修理。熱心腸的趙得東一如往日,活躍在我們晚報志愿服務現(xiàn)場,為有需要的居民維修水電。 現(xiàn)場,還有福燦建材的志愿者們免費為大家上門服務,保養(yǎng)木門、推拉門、衣柜平開門等。 值得一提的是,來自湘潭市蓮城書畫研究會的書畫家們,不論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刺骨,從未缺席過任何一場活動。當天的現(xiàn)場,依舊如往日一樣,居民們排著長隊等候書畫家們的大作。一字書畫創(chuàng)立者李志明、書畫家張威良等一刻不放松接連創(chuàng)作,依舊供不應求。 對于志愿者們放棄周末休息時間,義務為居民提供服務,居民們紛紛稱贊。 社區(qū)名片 九洲社區(qū)居委會地處中洲路街道潭下路以西,中洲路以北,運河路以東,勝利路以南,轄區(qū)面積約1.1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2465戶,總人口6660人,72個居民小組。 近年來,九洲社區(qū)在中洲路街道黨工委、辦事處的正確領導下,緊緊圍繞“服務在九洲、滿意在九洲”的奮斗目標,堅持從社區(qū)實際出發(fā)、從群眾的需求做起,有針對性地開展創(chuàng)建活動,經過社區(qū)居委會與社區(qū)居民群眾以及聯(lián)點單位的共同努力,社區(qū)先后獲得省“兩型社區(qū)”、湖南省“科普示范社區(qū)”、湖南省“民主法治示范社區(qū)”、湖南省“綠色社區(qū)”、湖南省“文明社區(qū)”、湘潭市“和諧社區(qū)”、湘潭市“十佳老年人協(xié)會”、“湘潭市再就業(yè)工作先進單位”、“湘潭市文明社區(qū)”、“湘潭市創(chuàng)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單位”、湘潭市“計劃生育居民自治模范社區(qū)”“湘潭市基層黨建示范點”、“岳塘區(qū)先進基層黨支部”等榮譽稱號。 (廖艷霞 整理) 停擺的老手表有救了 78歲的沈其良老人是湘潭晚報的忠實讀者,年年都會訂上一份報紙,每天靜靜閱讀。從報紙上得知“記者進社區(qū)”志愿服務團活動于11月22日走進九洲社區(qū)后,他和老伴早早來到了文化廣場,徑直走到了意德記鐘表行的服務臺前。 “師傅,請你幫我看看這塊表還能修不?” 意德記鐘表行的修理師廖和坤,對著表打量了一番。“爺爺,這是一塊老表,至少三四十年了,這里暫時沒有配件呢!” “師傅,這塊表是我的結婚紀念品,對我有特殊的意義,請盡量幫我想想辦法咯!”沈大爺說,他是南京人,他和愛人1967年結婚。他第一次帶愛人回南京時,他的媽媽送給媳婦這塊手表。沈爺爺回憶,當時他媽媽還是托人才買到這塊手表。他記得當時這塊表的價格是80多塊錢。“之前老伴一直戴在手上非常珍惜。大概15年前表停了。” 廖師傅再仔細看了看說,“爺爺,我?guī)Щ厝ケM量幫你配齊零件,一定修好!” “太感謝了,材料費我來出。”沈大爺一臉感激。“爺爺,我們在這里就是志愿服務,會免費幫你修好的。”廖師傅說著,記下了老人的聯(lián)系方式。 現(xiàn)場,老人還排隊領取了一幅書法作品,一臉笑容地回家了。 心理咨詢師為老人排遣孤獨 11月22日上午9點多鐘,現(xiàn)場突然來了一位娭毑,她不停抹著眼淚,嘴里還一直碎碎念。 “兒女們不理我,我好孤單!”娭毑在現(xiàn)場不停地傾訴。湘潭晚報記者將她帶到了海馬心靈俱樂部的展臺,請專業(yè)心理咨詢師為她排憂解難。 娭毑說,她老伴多年前去世了,兒女將她丟在小區(qū)內不聞不問。她一個人生活感覺無依無靠,非常難受。“我有文化,不想讓別人看不起!”娭毑因此不敢跟別人走近,怕被拒絕。此前,她在小區(qū)內有一位好朋友,后來不知道被送往何處去了,她就越發(fā)孤獨。“我非常孤單!”娭毑不斷重復這句話,不停抹眼淚。 “老人家,不要哭,你有文化,很不錯,你也很好,別人不會看不起你的!”海馬心靈俱樂部的心理咨詢師握著她的手不斷撫慰、鼓勵,建議她多結交老年朋友。 慢慢地信任心理咨詢師后,娭毑從口袋里拿出了一個信封,上面寫著名字和住址。原來,娭毑姓肖。“可能是家人怕她走失了,才給她做的標記。”心理咨詢師猜測。 不久,九洲社區(qū)的工作人員唐瑛走了過來,拉著老人起身。 “她患有精神分裂癥,女兒和她住一個小區(qū),還沒有退休,白天來為她做飯,晚上陪她睡覺,但是老人總覺得孤單。”唐瑛說,肖娭毑每天都習慣到社區(qū)坐坐,他們中午再送她回家。 肖娭毑的情緒慢慢穩(wěn)定后,唐瑛攙扶著她,和她一起去找女兒了。 |